图雅闪评20210526
2021-05-26 23:13:41
  • 0
  • 0
  • 0

图雅闪评20210526

 

 

《发呆的花粟鼠 chipmunk》

作者:石见(美国)

 

昨天用石头

堵了一个花栗鼠洞

今天它就在这儿发呆

我知道它的洞

有几个出口

堵了一个还会再开

昨天我只是

头脑中的恶念

闪了一下


5/17


图雅点评:

花栗鼠和老鼠一样,会打洞,而且能打出几个洞,足见是很聪明的动物。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注定了老鼠的命运。而时过境迁,也有好命的鼠,比如当宠物被孩子娇生惯养的仓鼠。松鼠也是被当作特别可爱的野生动物,常见于绘画作品。花栗鼠形似松鼠,小于松鼠,背上有五道花纹,显得十分可爱,主要生于北美。诗人栖息于此。

一个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渐渐有了默契感的人,偶尔生了一下“恶念”,去干有损于花栗鼠的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决定干这小恶的心理我们不清楚,估计作者也不清楚,就像小孩子去欺负一只小狗或小猫,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往往是诗意的。当我们看到花栗鼠发呆时,是不是感到特别可爱,当意识到此为恶念所为,是不是已有了轻微的自我忏悔。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善与恶只在一念中,而觉悟超越一切。藉此,诗歌向善的诉求得以体现。

 

 

《耳聋的应声虫》

 

作者:赵刚(中国)

 

山谷里住着一种神秘虫子

爷爷说它叫应声虫

大声喊它,它会答应

真是虫如其名

它回应了童年的我

所有的大声问候

 

嘈乱的城市把我围困成壮年

休假走入山野

大山依然青葱,依旧的模样

突然想,像童年那样大喊一声

——大山,你好!

看应声虫还在不在

 

谁知从喉咙中挤出的

竟是蚊子哼哼哼

竟是平日工作中惯用的口头语

——好的,领导!

竟还是在单位里唯诺的那样

 

山野寂静,没有回应

是应声虫年老耳聋

听不到了么?

爷爷埋进土里已有三十多年

白骨也早没了耳朵

 

图雅点评:

 

应声虫活在作者童话般的内心,活在爷爷给与的生动而快乐的记忆里。它复活了作者成长的路径和心声,把年少时的纯真纵情大声呼喊和现如今的不敢高声语的情境做了形象的对比。“我”的变化,应声虫的反应,互为镜像。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我”,其实也是所有人的写照,成长都是一步步的蜕变,有痛,有恨,而所谓的成熟就是在这种蜕变中历练出来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向前看,穿过迷雾和迷惘。写作是厘清,是回溯,也是觉醒和纠偏。

本诗也暗含对爷爷的思念和追悼,最后一句是金句,非常精彩。

本诗写得非常生动,把一个虚拟的东西——应声虫写活了。

赵刚善于抓取生活中的非物象,精心设计,制造出现鲜活的形象,这种全方位的细致营造,已经成为辨识度极高的创作行为,值得称赞。说到底,文学拼的是想象力。

 

 

《你谈到1945年》

 

作者:荒目(美国)

 

从大陆来台湾

接受日本人投降的国军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

墙上的自来水龙头

只要拧一下

清水就流了出来

有人去买了水龙头

安到墙上

一拧

没有水

 

2021-05-08

 

图雅点评:

 

细节决定胜负。本诗最后一个细节“一拧/没有水”彻底把我看笑了,加上整首诗叙事的完整性与清晰度,让我决定评它。

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现代化发展上,早于大陆若干年,因本诗指明1945年日本投降这个时间节点,那么,无可否认,日本占领台湾五十年,在社会改造上也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的改造。所有侵略都是降维打击,强者胜,当时日本作为亚洲第一强国,她的强,首先是现代化的强,那么通过她染指的台湾在政治上受制于她,在生活上也受惠于她,尽管这是一种被迫。

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事实,淡化了民族主义的仇恨。以小小的“水龙头”(自来水)这样一件事,侧面反映了当时大陆生活的落后。国军大多数都没见过自来水,普通百姓就更不知道。更可笑的是买个水龙头按在墙上以为就可以出水了,这个细节深刻揭示只知表象是远远不够的,核心技术决定一切。

本诗以一斑窥全豹,旨在强调进步的重要性,学习,发展,才是硬道理。

 

 

《爆米花》

 

作者:李维立(中国)

 

街角有一位大哥

几乎每天都在

这里

卖他的爆玉米花

 

炉火十分旺盛

 

“砰”的一声

传来震耳欲聋的

巨大音爆

 

开花的玉米

有点烫手

 

交了二十块钱

让大哥给我

装了一大包

 

2021.4.29

 

图雅点评:

 

不知道爆米花始于何时,我小时候也是特别喜欢吃爆米花,也被那砰的一声震撼过。几十年了,万事万物都发生了变化,有些事物已被时间彻底删除,而本诗的成立,就在于它的存在,就在于那爆破般的巨响和爆米花烫手的感觉没有消失,这种存在是作用于身体感官的,也是从童年到中年未曾改变的。

今天的我们其实并不热衷于这种零食,可是还是忍不住去买爆米花,去现场去感受它的声响和热度,这既是对童年的缅怀,也是对时间序列中能带出几分美好往事的留恋。

 

 

《他昨天告訴我,開始寫小說賺外快了》

 

作者:孙德琪(中国)

 

兒子做醫生六年了

因為疫情

停止了職稱晉升考核

目前基本工資

2000多元

醫院效益好的時候

能拿6000多元

疫情期間醫院沒有病人

只拿基本工資

常年沒有休息日

 

家裡請了一個保姆

看孩子

開始的月嫂一萬八

第三個月

換了一個保姆看孩子

月薪8000元

最近又在小區找了一個阿姨

看孩子

月薪5000元

 

图雅点评:

有人说,要想了解老人,就去关注你的父母;要想了解年轻人,就去关注你的子女。这话不无道理,了解社会也是如此,从身边的人和事去看,更真实,更有说服力。本诗正是如此,写自己的儿子,看社会的症结。

这首诗的有力之处是打击了我们暗藏的仇富心理,曾几何时,医院从业者高薪和灰色收入成为普遍共识,给老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毁坏了白衣天使的形象。而疫情下的今天,诗人的儿子如此窘境,与我们固有的印象反差巨大,反差更大的是保姆的待遇,这是本诗带出来的另一问题。家庭呈现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缩影,这种“非正常”收支戕害的是什么呢?细思极恐!

本诗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不仅写出了儿子在疫情前后的收入差别,而且写出儿子与保姆的收入差距,这两者又是连环关系,于是带出巨大的“亏空”,逼迫当医生的儿子去挣外快,用非专业文学去争活路。还好,不是去做非法行医。

中外文学史上,不是有很多医生写出了著名的文学作品吗,比如,欧亨利,契诃夫,渡边淳一,鲁迅,郭沫若,余华,毕淑敏、池莉等,希望这位年轻的医生也能走通文学之路。

 

 

《茶葉》

 

作者:莫敏宜(香港)

 

要跟熱水投緣

要在一壺風波內

彼此牽扯

一杯又一杯的

齒頰留香

甘苦同在

 

图雅点评:

 

这是来自生活的感悟之诗,有非常明显的寓意和象征。题为茶叶,实写茶。

我们所看到的最直接的生活就是油盐酱醋茶,茶排在末尾,可能因为它并不是刚需,而有了它就更完美,它是锦上添花,是生活中诗意的部分。所以,写茶的诗远远多于前四。

茶,有茶道,懂得喝茶的人,对自己、对生活、对世象自然多了一些禅意的理解。广东人香港人有喝茶的习惯,莫敏宜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写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受并不是浮泛的,触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让我们领会到关系的重要性,如何处理与融合它。爱,其实也这样。

 

 

《油炸毛蛋》

 

作者:晓静(中国)

 

小镇公园的夜市上

一个女人高声叫卖

毛蛋

油炸毛蛋

一个小男生高兴的

对一个小女生说

我第一个爸爸

也叫

毛蛋

小女生不屑一顾的说

我三个爸爸

都叫

毛蛋

 

20210521

 

图雅点评:

 

我很欣赏伊沙说的:口语诗是大雪无痕。这既是说写法,也是说意味。

晓静学习口语诗一年了,变成了一个纯口语诗人,她写的都像说话一样普通自然,不做作,不刻意,非常难得。所选题材来自亲眼所见,是第一手资料,杜绝了抄袭的任何可能。

本诗里毛蛋是亮点,前为食物,后为人物,前者带动后者,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产生了尖刻锐利的效果,在诙谐幽默中道出时代与家庭的关联,表现新生代的坦然和不屑,而在这背后又积攒着多深的伤害呢?这就是口语诗的力道,花无言,自开放,闻香者,自思量。

 

 

《同事的父母》

 

作者:川江十六(中国)

 

同事爸妈,每月

有乡村养老金

刚开始各有八十多元

后来年年涨。现在

老两口加起有两百多元

他说爸妈很高兴

买米买油买盐够了

再喂点鸡鸭种点菜

农业税也不用交

生活真的好了

爸妈让他安心上班

不要担心父母

 

图雅点评:

 

这是一首看起来风平浪静的口语诗,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一首温暖的亲情诗。

所写皆为真实,当下农村“生活真的好了”,农村的老人终于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

可是他们越朴素、知足,越不想给儿女添麻烦,让儿女放心,我们怎么越觉得这事儿不对呢?越觉得这是多么大的亏欠。两人一个月才二百多元人民币,不够我们去馆子里吃一顿,不够我们买一件像样子的衣服,更别说去国外国内旅游。

这首诗,呈现的是中国农村老人的善良,勤劳,对子女的爱,是含泪的笑。

川江十六,经过一年多的口语训练,基本上摸索到口语诗的窍门,用很小的力,翘起人们内心的那杆秤。

 

 

《芒果》

 

作者:图雅(中国)

 

芒果芒果

我是Monkey

芒果芒果

我不是猴子

芒果芒果

我吃了两个

芒果芒果

我还想吃

芒果芒果

我是Monkey

芒果芒果

你吃我吗

芒果芒果

我很好吃

 

2021.4.23

 

图雅自评:

 

有人问我这首诗的灵感来源,我说就是吃芒果得到的。又问,这是口语诗吗?我说是,就跟说话一样。

我喜欢吃芒果,又比较克制,一次只吃两个,但是,真的不够,总是还想再吃。我会跟自己玩一下心理战术。这首诗,我在味觉的兴奋中,联想起猴子的英语发音,由音的相似性制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传达愉悦的心情。猴子和人是非常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也喜欢吃芒果,那么这种交融就变得有意思了。同时,我融入了物我交换的平等意识,我吃它,它也有吃我的权利,这在童话里行得通,超现实其实很简单,不是吗?

这是我用谣曲的形式创作的诗,内中有看似矛盾又自成一说的逻辑,因为是谣,不妨谣得离奇一些。成功与否对于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我的,只是我的,它和别人不一样。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