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闪评20210722
图雅小档案:
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
获得过2017年亚洲诗人奖;《新世纪诗典》(2011—2021)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十大60后诗人、中国十大女诗人等荣誉;“2020中国天津摄影周”优秀奖。
现为新世纪诗典活动策划,主持过四场百人大型云诗会。
《新情况》
作者:石见(美国)
今天的讨论沒能达成一致
要不要录取这个
刚刚结束远程面试的
软件经理?
他对工作的态度
到底认不认真?
如果他
重视这份工作
为什么不固定好
摄像头的位置?
这还不算
他的摄像头
在面试中掉下来
曝光了候选人只穿着
花内裤的下半身
6/9
这是一首标准的口语诗,关于面试的题材。这题材要是用传统抒情诗来写,难以想象会写出什么样子,意象诗更无从下笔。
本诗用倒叙的手法来写,首先陈述了面试的结果——录取待定,然后陈述个中原因,重点或者说戏份都在这里,摄像头暴露了面试者诸多的负面信息,这些虽然与这个职位工作能力没有硬性关系,却会输掉印象分。想必每个应聘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有本诗中出现的情况呢?那么,态度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连带的认真、谨慎、责任心这些日常工作标配的个人品质,也值得怀疑。摄像头暴露的细节,是生活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尤其在关键时刻。
这是一首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既有传统案例的作用,也有当下痕迹的呈现。
如果说文本中出现的这个案例是新情况,那么,用摄像头进行远程面试,恐怕是疫情下录聘的主要形式,也是新情况。
口语诗与时代并行,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过街的龟》
作者:水央(美国)
巴灵顿海边
高尔夫球场主街旁
一只脸盆那么大
黑褐色的龟
要过马路
我停下自行车
对正开来的汽车扬扬手
指指正在爬行的大龟
车绕道而过
第二辆主动停了下来
对面的第一辆看到
也停了下来
一小会儿
两头一长串几十辆车
停驻等候
中间的“大人物”
伸出长长的脖子
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前行
踱着方步不紧不慢
神闲气定直线穿行
分把钟左右
安全到达彼岸后
车辆才开始流通
6/5/21
水央善于写清新且有美妙感觉的抒情诗,间或写一些口语诗,在新诗典做翻译的大半年里,口语诗写得到提高。
本诗是一个叙事性较强的口语诗,所述内容是自己所见且参与的事件。整个过程写得非常清晰,呈现了一个动静结合的场面。对这只乌龟的描写很生动,用了戏拟的手法。两头一长串几十辆车/停驻等候/中间的“大人物”,这不是演戏,却比戏还要好看,这真实的场面实在打动人心。
本诗可以归为环保类,人对自然界动物的爱护在此得到了无言的褒奖。其实,也暗含人的慈悲为怀的善意,对小的动物,对弱的种群,发自内心的仁爱。
水央的诗是善的美的,这与她的善良美好不无关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不仅仅说水清,还有人。
《一块无纺布》
作者:李维立(中国)
戴着口罩
的生活
抑或
将是一种常态
小朋友们的
长时记忆
会是
被一块无纺布
笼罩下的
儿童时代
2021.7.3
时代的烙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烙印,这种烙印将长久的烙在记忆的深处。
2020年春天,大面积暴发的疫情,至今仍在地球这人类的家园游荡,历时两年的口罩生活,阻止的不仅是病毒,也包括各项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令我们这些长在红旗下的人真的感受到巨大的丧。
本诗从孩子的角度申诉疫情,把这标志性的防疫物——口罩,提到视觉层面,非常醒目,也非常揪心。我想,这对于影像艺术家李维立教授来说,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忧患。艺术家在灾难面前从不缺席,这是良心。
一块无纺布,巴掌大,却是生命的盾牌。愿祖国的花朵,得到保护。
《生魂体验》
作者:熙(中国)
98年初夏
我和弟弟去网吧
一小时后显示屏提醒
还有十分钟就下点
要不要回去拿钱续费?
脑海里把回家的路
掏钥匙开门
外婆可能还在午休
悄悄进房间
拉开抽屉
从蓝色荷包取出零花钱
想了一个遍
但没有真的回去
结果
下网到家
外婆说
你刚不是回来过
怎么这么快又回来了?
我说我没回来
是你睡晕了
她肯定地说
没有
我看你回来的
还在书桌那里打开抽屉
好像在拿钱
2021.7.6
人到底有没有魂?鲁迅借祥林嫂的口问了很多遍,教科书告诉我们这是封建迷信,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麻痹人民制造的精神枷锁,也就是说人没有魂。
这么说,寺庙和教堂的壁画,壁画里描绘的人的灵魂在天堂和地狱的情状都是胡编滥造出来的。当然,我从来没当真!是当作神话和志怪看的。
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会偶尔听到亲人们说人有魂,不是幻觉,亲眼所见。本诗即是。
说到这里唯物主义者不要着急,我也不是唯心主义者,我只对事物的存在感兴趣,更是对写出这诗的作者表示尊重。我相信我们对人类的认知还有待拓展,同时对量子力学研究突破重重壁垒充满期待。
熙,写的是口语诗,起步不低。继续努力,加油!
《在尖沙咀开往港岛的渡轮上》
作者:荒目(美国)
人不多 有一个看手机的女生 腿很长 我朝她的长腿 看了一眼 再看了一眼 又一眼 索性 我就这样一直 看着她的长腿 全然不顾 船上 人们的眼光 全船只有我是站着 显得 块头很大 2021-06-30
这首诗写得很老练,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写,写得极其放松,就像作画,放松才能画好。没有强拉硬拽,没有塞进观念,没有过度的表达,这种单纯的写作,反而强化了某种意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就像后现代艺术家在看似单一的叙述里进行偏执的复制粘贴复制,让受众不由自主的去强化这种感觉。这种掌控的能力,如果不是自觉,那一定是经历过若干的训练自然修得,值得鼓励。
这首诗,通过最后几行的陈述,让我们一目了然肆无忌惮的底气,“我”全然不顾的“侵犯“(欣赏)没人敢说,因为“我”是唯一站着的,块头大。这就是强势。这难道不是一切强势(强权)的象征和隐喻?
《钟》
作者:王译敏(中国)
我从墙上摘下一只钟表
它被挂得很高
人们习惯仰望它
每次都发现它的不真实
即使换上崭新的电池
它仍定格在某个时间
试图误导仰望它的人
这只不真实的钟表
留下过一个瞬间
恰因为这个瞬间
它每天拥有了两次
短暂的真实
我摘下这只钟表
一只很久不再走动的钟表
它留住了一个瞬间
不是我想要留住的瞬间
2021.7.18
王译敏似乎很少在一种写法里持续若干时间,总是在变,对她而言,可能实验更能激发写作的欲望,或者说她喜欢创新,喜欢丰富多彩,喜欢更多的可能,这很好,一切艺术都需要一颗不羁的灵魂去自由的创造。
很显然文本中的钟已经不能走出正确的时间,它坏了,停在了某一个时间点上,于是一天只有两次是正确的,其它时间它都是错误的。它被摘下,从被仰视中走下,没有人愿意受制于错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绝。
《钟》与时间有关,不止于物理时间,它是诗人经由内心观察的时间。
本诗像美国自白派的写作,着重于深层次的表达,读者不容易走进去,很难抓住它的要旨,评论起来吃力不讨好。
伊沙说,口语诗是裸足,其它诗是穿袜子的,有的丝袜,有的棉袜。不无道理。
《退休以后》
作者:孙德琪(中国)
(一)
同事退休了
退休金每月九千多
公积金一次性发了90多万
老伴儿退休金六千多
孩子在国外工作
告诉我
退休以后开始失眠
血压也高
心脏也不舒服
吃药也没太大效果
我说
你和领导说说
回单位上班吧
告诉领导不要工资
2021.7.19
不知道有没有退休综合症一说,这真是个事儿。
从第一节叙述看,同事退休后,家庭每月收入超过本城平均工资若干,应该是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为什么退休后开始失眠、血压升高、心脏不好,吃药也控制不了。难道还有什么心愿没有实现?难道因为工资待遇的减少?难道是身份变化的不适?作者没给答案,也给不了。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说明医也救不了人,文或许还有一些疗效。本诗颇有些大先生的幽默,“回单位上班吧/告诉领导不要工资”,这个方子开得好,起码让病了的他哈哈一笑,笑治百病,笑掉小算计,小得失,小见识……,拥有一颗平常心,安闲平视优雅的晚景。
《卖黑陶》
作者:赵刚(中国)
我在野外做黑陶卖
和泥,拉胚
手法同女娲一样纯粹
做出的黑陶浑圆如天地
煅烧后码放成一道长长的墙
生意只在晚上做
一个个新鲜的亡灵前来光顾
它们的头奇形怪状
尖的,方的,斜的,扁的
那是在世间饱经沧桑
被知识和偏见的锤子
锻打而成
还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信仰
所有的亡灵都是来换头的
它们换上我做的黑陶
好在轮回前
脑袋中只有纯粹干净的土和水
还有圆圆满满的空
本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具有魔幻色彩。
诗歌发展到今天,无所不能,在写法上诗人们各显神通。赵刚渐渐找到了他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风格,在神话、童话、志怪、魔幻等文学样式和表现方法里开掘出新的话语模式,作品呈现亦真亦幻,可读性强。
本诗制造了一种幽暗的环境氛围,塑造出抽象怪异的亡灵形象,并解释它们成型的原因,知识、偏见、信仰是导致它们畸形的罪魁祸首。这是非常沉重的一笔,深刻地反映“现实”对各种人生的异化。而制陶就是改造,就是脱胎换骨,还每个灵魂一个美好的处境。至此,我们看见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愿。
让人变得越来越好的诗,才是真诗!
《帕利努罗》
作者:维马丁(奥地利)
帕利努罗
有一个蓝洞( Grotta Azurra
阳光落入水中
岩洞外
光从水下反射到洞里
其地理位置接近分界点
将希勒尼安海
分为上下两部分
阿尼亚斯曾踏足此地
它对航海导航仍然很重要
小镇里有非常好吃的奶酪
该镇依着三条街分布
沿着陡峭的海岸向上
海滩上都是礁石
有更美的去处,但交通不便
姑娘,别问我们还剩多少日子
今日的担今日当
宙斯是否给了我们更多的冬季
或者只给这一个,将蒂勒尼安海打碎在礁石上
犹如是最后的冬天
举杯饮酒饮水,人生苦短
不论你多希望长寿
恨那时间飞逝于眼前
把握当下,休管明朝
夏日美好,且留住这时光
2021 年 7 月
PALINURO
Palinuro
has a Grotta Azurra.
The sunlight falls into the water
outside the cave
and from below gets reflected inside.
It's close to the point
that divides the Thyrrhenian sea
into upper and lower part.
Aneas was here,
it's still important for navigation.
There is very good cheese.
The town lies around three streets
up along the steep coast.
The beaches are mostly rocks,
some parts are better, but hard to get to.
Do not ask, girl, how many days we get.
Let's cope with what comes.
Whether Zeus gives us many more winters,
or this one, that breaks the Thyrrhenian sea
against the rocks, is the last.
Pour wine and water, life will be short
however long you hope for.
Jealous time flies as we speak.
Seize the moment, no matter what happens tomorrow.
It is summer, we are seizing the days.
Martin Winter, July 2021
石见翻译
本月沙龙读诗,维马丁读了三首,都是刚写的,连他的夫人杜鹃都还没看到就拿给我们先睹为快了,这三首都是英文写的,由女诗人石见翻译为中文。
维马丁刚从意大利旅游回到奥地利,三首都是写意大利的,我选了其中一首《帕利努罗》。
这几首很像我们说的旅游诗,把异地的风光采集到自己的眼里心里,酝酿出带有自己独特感受的诗行。
帕利努罗,是意大利十个最美海滩之一。其美作者没有在诗中全部展现,而是选择性的写了一个蓝洞,神奇的海底反光,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小镇的布局,往前延申的的情况。虽然是蜻蜓点水,但已经让我感觉到不一样的景致和心动。
这也是旅游诗带给读者的收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然而,我选择这首诗的关键点并不在此,而是从“姑娘,别问我们还剩多少日子”至结尾作者的抒情,这恐怕是疫情下最激动人心的的感慨。
《两件衣裳》
作者:川江十六(中国)
太阳落山时起风了
它们不动声色地舞起来
灰衣老头
不时用袖子撩一下
白衣婆婆
白衣婆婆时不时用衣角
挑逗灰衣老头
我都看出来了
它们关系暧昧
风再大一点
他们就要滚到地下了
这首诗算是川江十六学诗以来写得最性感的一首。这性,不仅仅指代两性和生理性,还包括诗人写得有性情,有趣,有味,整首诗轻松,饱满,滋润。
这是用文学形式呈现出来的一个情景,通过生活里的衣服、自然界的风,“捕风捉影”虚构出一场调情的过程。
生动性是文学描写的重要标志,没有细节的设置是完不成生动性指标,本诗凭借作者的想象和日常生活体验,顺利完成。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在中国向老年化迈进的时代到来之时,在60后纷纷跨入老年门槛之前,这首诗已经暗示了老年生活应有的健康美好的态度。
《中药房》
作者:二月蓝(中国)
名字的
集中营
2021.4.18
这是二月蓝第一次加入沙龙读诗会,读了5首。前四首都是口语诗,这是一首意象诗,我选了这首最短的诗(只有6个字,其实就一句话)。
为何选了它?因为这六个字像钉子扎到我了。
不少人写过中药房,前几年秦巴子的《中药房》已成名作(二月蓝是否读过,我不清楚)。现在人们穿衣怕撞衫,在诗坛写诗何尝不是呢,同一个主题,写起来非常不易,写出新意更难。
秦巴子是意象诗高手,不过他写的意象诗相较于二月蓝的意象诗,篇幅稍长。秦巴子的《中药房》大家可以自己找来读,这里不谈了。
二月蓝的这首《中药房》完全跳出了药的范畴,直指集中营,在现实的层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搭界的。药房是“救人”的,集中营是“毁人”的,性质一点都不同。药房小,集中营大,不在一个量级。
那么,是什么起了勾连,使得本诗有着致命的一击?也许就是名字。
中药房里特别显眼的就是药柜,一个个药名贴在一个个抽屉上,它们标示着上百种药,像囚徒被局在一起。集中营里有劳改犯的编号,它们代表着自由的丧失,代表着生命的劫数。
中药房并不残酷,集中营——特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为纳粹的罪证。诗人把二者等式化,必有难以言表的痛楚。不过,纠结于作者的私情,不如想想鲁迅的《药》。
《草》
作者:图雅(中国)
一个老人弯腰摘草
说给猫吃
给我一株
我接了
他又弯腰摘
又给了我一株
再弯腰摘
再给我
就像我养了猫
他指给我看——
长大了就是这样的
哦,是狗尾巴草
2021.6.1
这首诗被朱剑选入他们口语诗平台了,这出乎我的意料。
为什么会选这首诗,我不清楚,也不想问。人家既然选了,已经是大海捞针的辛苦,感谢还来不及,怎敢叨扰。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去绵阳开新诗典十周年大会,我带了几首诗,其中一首是《拍》,被订货,而且还参加了决赛。《拍》之前被西毒何殇选入他们的口语诗平台,我对他们的肯定持有信任的态度。
伊沙对《拍》的评语是,这就是口语纯诗。没错,我的这首《草》也属于口语纯诗,短诗王朱剑有不少口语纯诗已成经典。有人问什么是口语纯诗,我说就是没有动机,也不想吸引眼球,简洁,明了,还事物应有的样子,但不能细琢磨,一琢磨,它还是有意味,这种意味道不清说不明。这就是诗意吧。